取经成功后,如来佛祖决定为众弟子论功行赏,沙僧也被封为金身罗汉,成了灵山的高僧之一。然而,鲜有人知的是,沙僧原本是可以拒绝这一封赏的,甚至有机会重返天庭,恢复他曾经的职务。这一切的根源,实际上源于观音菩萨曾做出的一个承诺。
在原著的第八回中,观音菩萨奉佛旨前往长安取经,途经流沙河时遇见了正在打流的沙僧。当时,观音菩萨心生一计,认为取经团队中的唐僧若没有保护者将会极为危险,便决定邀请沙僧加入他们的队伍,保驾护航,继续西天取经。她这样对沙僧说道:“你在天有罪,已被贬下凡。我现在奉佛旨上东,寻找取经人,你为何不入我门,皈依善果,随我一同去西天拜佛求经?若你随我同行,功成之后,可以免除罪责,恢复天职。如何?”
“恢复天职”便是指,沙僧帮助唐僧取经成功后,可以回到天庭,继续担任卷帘大将,享受以前的荣光。如此看来,沙僧的确是有机会重返天庭,恢复他的原职。但他最终接受了如来的封赏,成为金身罗汉,意味着他选择了成为灵山的一员,而放弃了回归天庭的机会。许多人因此产生疑问,为什么沙僧在取经成功后,不选择回天庭呢?
有一种看法认为,沙僧并非不愿意回归天庭,而是因为观音菩萨无法兑现承诺,毕竟她身为灵山的大神,根本没有资格干涉天庭的人事任命。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。实际上,观音菩萨在三界中的威望非常高,连一向自负的地仙之祖镇元子都称她为“小可”。虽然她不能直接干涉天庭的权力结构,但她在天庭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。而且,玉帝曾因孙悟空大闹天宫,接受了观音菩萨的推荐,派二郎神擒拿悟空,因此玉帝一直欠她一个人情。如果观音菩萨为沙僧求情,玉帝为了回报这个人情,应该不会拒绝她的请求。
展开全文
那么,沙僧为何不愿回到天庭的真正原因,应该与“卷帘大将”的职务有关。许多人以为,卷帘大将不过是一个名号,其实地位和职权都不高。因为“卷帘”指的是给玉帝卷开帘子,所以有些人认为沙僧的职责仅仅是为玉帝拉帘子,是一个下人。但这种说法显然与原著不符。古人常说“唯器与名,不可以假人”,如果沙僧真是一个卷帘的仆人,怎可能被封为“大将”?更何况,沙僧自己曾自述:“南天门里我为尊,凌霄殿上吾称上”,这是一个下人能做到的事吗?
从这个角度看,沙僧的“卷帘大将”职务,并非如外界所想的那样简单。这里的“卷帘”实际上是象征着与玉帝关系亲近,而“大将”则意味着这是一种高级的武职,类似于御林军统帅的职位。作为御林军统帅,既要保护帝王安全,又与帝王有着深厚的信任关系。这个职务不同于一般的将领,因为御林军统帅不仅仅是负责守卫,还肩负着“内外有别”的职责,必须是皇帝最为信任的人。
那么,沙僧与天庭的关系如何呢?他曾因失职而被贬下凡,且与玉帝之间的信任已经破裂。尽管观音菩萨可以为他争取回归天庭,但由于玉帝对他已经失去了信任,沙僧若回天庭,可能不会再被赋予御林军的兵权。玉帝很可能会另设职务,将沙僧变成一个“有官无职”的闲人。沙僧自信心强,怎会甘心做一个闲职?显然,这并不是他想要的未来。
因此,沙僧最终选择放弃回天庭的机会,接受了如来的封赏,成为金身罗汉。这个决定看似放弃了昔日的荣华,但实际上,他选择了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。在灵山,沙僧可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,而在天庭,他可能只是一个空有名号的闲人。
你觉得,沙僧选择留在灵山而非回天庭,是否真的是一种聪明的选择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